众所周知,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域之间进入秋季的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别,与此同时如果立秋在前,末伏在后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里立秋,其气温变化又有着些许的不同,那么,立秋和三伏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,伏里立秋又有什么说法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。
立秋和三伏的关系是什么
关于立秋和三伏的关系,还需追溯到庚日与三伏天的关系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叫"末伏"。俗话说:"立秋一庚末伏见。"意思是立秋后,阴气开始上升,但夏天的余热还强劲,阴气无法完全占据主导地位,只能暂时潜伏。这个潜伏期就是"伏",也叫"伏日"。
伏里立秋有什么说法
俗话说“秋包伏,热得哭”,关于秋包伏还是伏包秋,主要看立秋当天和进入末伏第一天的时间早晚。如果立秋在前,末伏在后,则是“秋包伏”。如果立秋和末伏在同一天,则是“伏包秋”,不存在立秋在后,末伏在前的情况,因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。显然,今年立秋属于“秋包伏”。这也意味着秋后天气还会继续炎热。
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?
今年属于晚立秋,其判断方法主要根据立秋所在农历月份而定,要知道立秋在农历交接时间并不固定,因此有的年份交接在农历六月,而有的年份则是在农历七月。其中交接在农历六月为早立秋,而交接在农历七月则为晚立秋。今年立秋的公历时间是8月7日,当天的农历时间是七月初四,时间在七月份,按照上述说法,今年立秋属于“晚立秋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