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记:
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(唐宪宗元和六年)至公元813年(元和八年),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,官奉礼郎(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)。
原文:
李凭箜篌引
中唐-李贺
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相关内容:
复制内容
李凭箜篌引繁体版(已校对):
吳絲蜀桐張高秋,空山凝雲頹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憑中國彈箜篌。昆山玉碎鳳凰叫,芙蓉泣露香蘭笑。十二門前融冷光,二十三絲動紫皇。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夢入神山教神嫗,老魚跳波瘦蛟舞。吳質不眠倚桂樹,露腳斜飛濕寒兔。
说明: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,我们所提供的译文、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,仅供参考,文章所涉及的字、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。
对照翻译:
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在深秋的夜晚,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,听到美妙的乐声,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,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,出现这种情况,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。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,凤凰鸣叫,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,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。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清脆的乐声,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,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,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。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,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,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,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。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,把技艺向女仙传授,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,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。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,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,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,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!
注释:
选自《李贺诗歌集注》卷一(上海人民出版社
1977年版)。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(811)至八
年(813)间,作者当时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。李
凭,当时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,以善于弹奏箜篌著
称。箜篌引,乐府旧题。箜篌,古代的一种弦乐
器,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,分卧式竖式两种。〔吴丝蜀桐〕指精美的箜篌,其弦用吴地所产的丝
制作(吴地以产丝著称),其身干用蜀地所产的桐
木制作(蜀中桐木适宜做乐器)。〔张〕弹奏。〔高秋〕深秋九月。〔颓〕下垂堆积的样子。〔江娥啼竹〕传说舜南巡,死于苍梧山(在今湖南
宁远),二妃娥皇女英得到消息,挥泪于竹,竹
尽生斑。江娥,指娥皇女英。〔素女〕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,善于弹瑟歌唱。〔中国〕即国中,指在国都长安城里。〔昆山〕即昆仑山,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。〔玉碎〕美玉碎裂(声音清脆悦耳)。〔泣露〕指滴露。〔笑〕指花盛开。〔十二门前融冷光〕指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
温煦。十二门,长安城四面,每一面各有三门。〔二十三丝〕指箜篌。有一种竖箜篌,有二十三弦。〔紫皇〕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。〔石破天惊〕女娲所补五色石为箜篌声破裂,天界
为之震惊。〔神妪〕指女神成夫人。据说她喜好音乐,善弹箜
篌,听见有人依琴瑟咏歌就翩翩起舞。〔吴质〕即传说中月宫的仙人吴刚,其字为质。〔露脚斜飞湿寒兔〕露滴斜斜坠落,打湿了(全神
贯注聆听箜篌演奏的)玉兔。寒兔,玉兔。
平仄:
原句: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平仄:平平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平仄平 原句: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平仄: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平 原句: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平仄: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原句: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平仄: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 原句: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平仄:仄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平仄 原句: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平仄: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 原句: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平仄: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以上内容是根据我们拼音版本所整理出的平仄关系,可供参考。原始诗句: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古韵平仄:平平仄平平平平,通平平平平通平。 注:流『十一尤平声』 今韵平仄:平平仄平平平平,通平平平平仄平。原始诗句: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古韵平仄:平平平仄仄仄平,仄通通仄通?平。 注:篌『十一尤平声』 今韵平仄:平平平平仄仄平,仄平通平通平平。原始诗句: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古韵平仄:平平仄仄仄平仄,平平仄仄平平仄。 注:笑『十八啸去声』 今韵平仄:平平仄仄仄平仄,?平仄仄平平仄。原始诗句: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古韵平仄:仄仄平平平仄平,仄仄仄平仄仄平。 注:皇『七阳平声』 今韵平仄:平?平平平仄平,?平平平仄仄平。原始诗句: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古韵平仄:仄??仄仄平仄,仄仄平平仄平仄。 注:雨『六语上声』 注:雨『七麌上声』 注:雨『七遇去声』 今韵平仄:仄平仄通仄平仄,通仄平平仄平仄。原始诗句: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古韵平仄:仄仄平平通平仄,仄平仄平仄平仄。 注:舞『七麌上声』 今韵平仄:仄仄平平通平仄,仄平仄平仄平仄。原始诗句: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古韵平仄:平仄通平仄仄仄,仄仄平平仄平仄。 注:兔『七遇去声』 今韵平仄:平仄仄平仄仄仄,仄平平平平平仄。重复字体: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十二门前融冷光,二十三丝动紫皇。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李贺相关作品
杂曲歌辞·十二月乐辞·正月-李贺(唐代)
上楼迎春新春归,暗黄著柳宫漏迟。 薄薄淡霭弄野姿,寒绿幽泥生短丝。 锦床晓卧玉...
杂曲歌辞·十二月乐辞·八月-李贺(唐代)
孀妾怨长夜,独客梦归家。 傍檐虫缉丝,向壁灯垂花。 檐外月光吐,帘中树影斜。 ...
李凭箜篌引-李贺(中唐)
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 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 昆山玉碎凤...
七夕-李贺(唐代)
别浦今朝暗,罗帷午夜愁。 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 天上分金镜,人间望玉钩。 ...
雁门太守行-李贺(中唐)
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 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 半卷红旗临...